如何鉴定高古瓷器?
高古瓷有较鲜明的特点,一是“厚釉肥润,温若堆脂”,而仿品的釉由于不是在1300℃以上的高温烧成,所以无温润之感。二是“开片”与“冰裂”,这是由于器胎在高温烧制中发生收缩而在釉面上形成自然开片,其片纹有大小,自然流畅,而仿品的“开片”或“冰裂”是在未上釉的胎上用线刀刻出或用剪玻璃的刀压拉而成,片纹死板。
高古瓷鉴定可以从胎质、釉质、造型、工艺、纹饰、包浆等几个方面着手,需注意以下几种情况:
1、宋代以前的瓷器,是先成形,再施釉,后烧制的,其施釉为蘸釉,因此高古瓷的内壁大部分都是无釉的,有少量施薄釉的。釉层都为厚釉、肥润、莹亮。
2、宋代以前瓷器的“开片”和“冰裂”与仿品不同,因为真品是在高温烧制中自然形成的,片纹有大有小、交叉错落、自然流淌;仿品施釉前已在胎上用线刀刻出或用剪玻璃的刀压拉出“开片”或“冰裂”。其假“开片”或“冰裂”只能反映在器物表面,深入胎内不超过1mm,且开片(裂)死板、大小较一致。
3、宋代越窑、龙泉窑、官窑及哥窑的瓷釉,大部分是失透的,虽然也是青釉,但偏于深绿,釉层都很厚,莹润闪亮,尤其是南宋龙泉窑的瓷釉,厚而且釉面有流动感。仿品的釉色淡黄,没有厚釉,因此无流动感。
4、高古瓷由于在墓葬内经过长期的沁色,在器物的口沿与足底露胎处会有些许的土蚀痕迹,其大小、形态、深浅不一,分布也无规律,与器物的包浆结合成整体。仿品大多是在施了釉的瓷上用白色或淡黄色釉涂上一层,然后用刀刮出线条纹,因此,无大小、深浅之分,仿裂纹均齐、无分布无规律性,且新仿品缺乏包浆,无使用痕迹,有的新仿品虽用化学药品浸泡,以仿造墓葬之包浆,但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擦拭后,包浆消失,而真品经过包浆的釉色擦不掉。
5、要注意早期瓷与晚期瓷的区别,如隋瓷的造型与初唐的不一致,唐五代的造型与宋代相差甚远。
由于高古瓷的器形丰富、釉色、品种繁多,这里只能概括其鉴定方法,如需要对其进一步了解,应从各个窑口入手,深入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