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器粙色变化原因?
窑温:瓷胎在高温段的烧制温度的高低与气氛决定釉色的呈色,在瓷胎进入最后高温段时,一般以1300度为分界线,1300度以上为氧化焰,其汕色深,瓷胎表面玻化得比较彻底。1300度以下为还原焰,其汕色浅,瓷胎表面玻化程度相对前者较弱,汕色呈失透状,但青瓷釉在二者中烧造均成青瓷,其成色差别不大却也存在。
瓷土:瓷土含铁量高的瓷胎,上任何釉色皆呈黑或深褐色,含铁量高的瓷土一般用于烧黑瓷,以提高黑瓷的纯度。含铁量低的瓷土上釉烧成品色清亮纯净(如汝瓷),用含铁量中等的瓷土,上釉烧制时,瓷胎部分上釉,部分不上釉,则釉色纯而部分不上釉部位呈牙黄色(如景德镇瓷)。
釉子:釉色的直接影响因素是釉子本身的化学成分,釉子所含元素的高低直接改变釉色的品相。釉料的高低贵贱也直接影响瓷器的值,如珐琅彩釉、粉彩釉、祭红釉、宝石蓝釉、茄皮紫釉、窑变釉等。青釉在釉子中属于非常容易烧制釉子,基本不存在釉子影响釉色的品相及瓷品的值。易生缺陷的是釉层不匀、粘颗粒或瓷点及针眼等缺损。
窑位:窑位的高低、空间的大小、通风的强弱等因素决定该出作品的釉色品相。